结合前装和后装,华为提供全屋智能的新路线
浏览:317 时间:2022-3-22

据云网, 奥维,测算,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并且还将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

对于这样一组数据,几乎所有的智能家居从业者都为之兴奋,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入场分享蛋糕。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样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似乎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经流行了五六年,但是他们家从来都不智能。

早在1999年,微软就拍摄了一个名为“微软智能家居”的广告。女主人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和中控面板控制家中的灯光、安防、影音设备,甚至让冰箱自动下单。即将用完的鸡蛋.整整20年过去了,智能音箱无法控制家里的灯光。如果你想用手机控制洗衣机、空调、电视等智能家电,恐怕要下载几十个应用。

面对这种情况,华为在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IoT开发和赋能三件套等之后,正式发布了华伟海林克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依托华为,智慧生活的5G、AI、1 8入口、多协议连接能力,整合智能家居前后装,为消费者提供多空间、多系统、多品牌、不同人群的智能套房。

为什么需要全屋智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智能家居的典型现象:如果你买了一个品牌的扫地机器人和一个品牌的B智能音箱,你以为可以用语音直接控制扫地机器人,结果发现两个产品根本不兼容。

通常可以给出两种解释:

首先,协议标准不成熟。无论是ZigBee、WiFi还是蓝牙,一些厂商都在努力完善和成熟这些连接协议,但始终无法实现不同品牌之间的数据互联。因此,它们也是智能硬件。相反,他们创造了一个聪明的孤岛;

二是智能系统不完善。智能家居中经常提到的术语是“智能中心”,它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智能音箱,其功能是数据处理和协作。比如你在厨房问土豆炖牛腩的食谱,相应的步骤应该出现在冰箱或者抽油烟机的屏幕上,而不是在客厅的电视上播放。

当然,就现阶段的智能家居而言,主要的壁垒是协议标准,与之相对应的是,也出现了一些智能家居集成商和智能音箱厂商,试图以平台的形式尽可能与其他品牌的设备兼容。场景的碎片化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也存在很多智能盲点,比如协议中只有部分兼容性,交互方式仍然不统一;比如以后装产品为主,触及用户刚需的前装市场,成为智能深水区。

华为,消费业务IoT产品线总裁支浩,表示:“解决全屋智能化的关键是解决基础套房,这是最重要的。你已经安装了十几个蓝牙开关。你能感觉到。会很不舒服,所以你必须解决最基本的连接,包括电连接和水连接。你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

在明确了智能家居的现状之后,再来看华为,提出的“华威健康全屋智能”的概念,可以看作是一次不可避免的“降维打击”。

第一,统一的用户体验。在华为,分布式多终端入口通过统一VUI和图形用户界面而完全开放。同时,在华为18全场景入口矩阵的支持下,用户可以在手机、平板、PC、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入口处连接智能设备。覆盖生活中所有高频场景,统一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

第二,通用协议标准。以“华为IoT开发与使能三件套”中的HiLink开放平台为例,HiLinkSDK的连接技术已经从WiFi扩展到ZigBee、蓝牙等通用网关,旨在帮助网关厂商快速构建标准化标准网关的能力,可以降低设备厂商接入HiLink的复杂度和时间,使安装前和安装后完全兼容。

第三,扩展服务场景。家庭场景从来不是孤立的,就像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已经涉及到智能家居、移动办公、智慧出行、运动健康等。也就是说,华为将继续接入互联网服务、社区服务等。基于全屋智能,以及冰箱会自动下单买鸡蛋的想法,不会停留在商业广告上。

不难看出,像华为这样的全屋智能理念更符合人们对智能家居的愿景,也注定是智能家居的进化方向。

不是“家庭水桶”的华为模式

在4500亿元的机会窗口之前,华为不会是唯一选择培养“全屋智能”的玩家。小米,海尔甚至国美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不同的是,在产业链长且碎片化、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的制约下,很多全屋智能最终变成了“全家桶”。

不是所有玩家都有能力赋能,也不是所有玩家都愿意努力拓展通用网关。“家族水桶”的战略模式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一方面可以按照简单的标准定义产品,比如使用蓝牙Mesh技术,这无疑会降低硬件产品开发的难度,有助于优化产品兼容性;另一方面,为了体验整体性,用户需要时刻从“家庭水桶”中挑选产品,这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销量,还有助于提供一套不尽人意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就消费者而言,家居用品有50多种,可连接的节点有150多个,可供选择的品牌多达2000个。一旦他们落入某个家庭的“家庭桶”中,他们必然会牺牲包装中单一品牌可供选择和购买的空间。可惜的是,这款间接绑架用户的“全屋智能”游戏,却成为了行业潜规则,以至于被越来越多的玩家抄袭。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造品牌,三流企业造产品”,而华为“华威海立克全屋智能”方案实际上已经选择了最艰难的路径。

当“单品智能”还是主流的时候,各个品牌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比如智能灯、智能门锁、智能插头、智能冰箱、智能窗帘等。智力更高但经验更少。如果不是极客有一定的数字知识,很可能会被搞糊涂。当时,华为试图通过使用HiLink来“去孤岛”,并使用开放协议和中立标准进行跨品牌合作。

截至2019年年中,华为HiLink平台已拥有超过5000万注册用户、600个生态合作伙伴、1000多个认证产品,覆盖100多个生活类别和1.5亿个物联网互联设备。

而后装智能家居更倾向于DIY,缺乏智能家居的统一布局。在从极客到普罗大众的转型中,消费者更快到达前装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是解决好前装和后装的兼容性。相应地,华为开始从ToC向ToB延伸,整合前装后装市场,整合一整套智能解决方案。

华为没有选择“家庭水桶”模式,而是联合IDH、SI等合作伙伴,以建设中台的形式赋能合作伙伴。例如,在IDH合作伙伴的合作中,华为通过出口包括HiLink开放平台、LiteOS端侧智能系统、IoT专用芯片在内的“赋能三件套”,为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软硬件开发服务能力,同时与IDH合作伙伴共同制定服务标准和流程。

可以确认的是,华为HiLink平台凭借连接技术、芯片技术和开放思维,已经成为物联网领域的领导者,目前正在将ToC的成功经验复制到ToB市场。

做一个推动者,而不是掠夺者

得益于AI、5G、IoT的红利,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

举个简单的例子,几年前水槽还是传统的家用产品,现在却被纳入家电范畴,因为水槽不仅集成了洗碗机的功能,还具备净水器的功能。随着AI、5G等新概念的应用,这类产品的集成度只会越来越高。

顺着这个轨迹,一场围绕智能家居的抢滩战争正在酝酿,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巨头以及由风口带动的企业家都跃跃欲试。要么改造传统家电,要么通过补贴抢占用户市场,要么打着智能家居的招牌去围猎市场。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仅为4.9%,远低于美国30%以上的渗透率,挪威企业摩拳擦掌抢风,但消费者还在观望,典型的是“外冷内热”。

归根结底,智能家居还是属于“技术驱动”的市场,产品周期与技术周期正相关。当技术领域相对沉寂时,产品市场注定不会持续火爆。在标准不一、体验差、场景碎片化、成本高的棘手问题解决之前,行业需要的是像华为这样的推动者

支浩的观点是:“开放需要内容。首先,华为HiLink通过“物联网开发支持三套”广泛授权其合作伙伴;二是合作。我们不赚钱。我们为合作伙伴做广告,整合行业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全屋智慧体验。华为是行业的推动者,而不是行业的掠夺者。\"

在“全屋智能”布局中,华为通过工具培训和联合创新,帮助合作伙伴智能升级产品,降低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投入,加速全屋智能落地。如果只把智能套件卖给合作伙伴或者以代理商的形式合作,只会分割市场红利,很难催生真正的用户需求。

也许所有的市场从第一年到爆发都有一个试错的过程。相比五年前“颠覆时代”的口号,现在的头部玩家变得有点耐心和谨慎。同时,有了“用脚投票”的选择,市场最终会回归到“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的本质。

被华为HiLink平台吸引,更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入,最终有可能形成惠及千家万户的大生态联盟。至少在“全屋智能”的市场教育中,华为给出了前装后装一体化的新方式。

作者|Alter微信官方账号|Alter谈IT

作者是独立作家,微信号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