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卫星互联网首次明确纳入“新基建”范围。
人们对互联网很熟悉,但是有了卫星这个词,就变得很难理解了。实际上,卫星互联网是指利用大量卫星组成通信网络,利用卫星通信覆盖面广、容量大、无地理影响等优势,有效解决偏远分散地区和海空用户的互联网服务问题。
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构成了新的信息基础设施,被称为“新基础设施”。搭上“新基建”便车的卫星互联网,也成为了一大出路。
新基建风口
新基建的春风凶猛,这也为卫星互联网带来了很多春风。
政府新闻发布会后,卫星互联网概念股午后走强,多家相关公司股价上涨。截至当天收盘,卫通, 中国, 中国卫星的日涨停指数上涨7.83%,华力创通上涨5.25%,北斗星通上涨4.5%。此外,航天信息、四维图新,航天电子和航天发展均略有增长。
目前,卫星通信是唯一能够实现抗毁性强、覆盖面广、部署快速灵活、传输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的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可以实现有线电话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覆盖,特别适用于不适合传统地面通信的地区。
对于商业密度低、通信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地区的人口来说,建设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将其接入全球互联网,是核心解决方案之一。根据联合国,披露的全球互联网接入数据,全球49%的人口仍未进入互联网世界。
可想而知,如果卫星互联网真的能把地球近一半的人口发展成它的用户,会获得什么好处。
卫星互联网的覆盖只是对即将到来的商用5G的补充。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5G保障了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的高速网络,而在5G覆盖较少的偏远地区,如海洋、沙漠、林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卫星互联网保障了区域内用户的网络使用。
卫星互联网:商业沃土
广阔的空间不再是神秘的空间,而是商业的沃土。
2019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总收入为1.41万亿元。据约占传统电信用户3%-4%的“航天狂人”马斯克,推出的“星链”系统预测,未来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20-560亿元。
当然,卫星互联网也会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投资机会。从卫星制造到火箭发射,每个细分领域都充满商机。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由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地面基站和终端设备以及卫星通信运营三部分组成。根据美国卫星协会(SIA)的预测,三个部分的市场规模分别约占7.5%、44.6%和47.9%。
因此,与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相关的公司将首先受益,而与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业务相关的公司将稍后受益,但市场空间更大。
据天风证券预测,2028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年产值有望达到0.4万亿元。卫星制造年产值403.62亿元,火箭发射年产值180.7亿元,地面设备1716.1亿元,卫星应用1733.9亿元。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的数据,早在2018年,全球航天经济就已经达到3600亿美元。不难看出,未来的m
虽然人类是在地球上出生长大的,但人类的眼睛并不局限于地球。
马斯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马斯克正式提出“星链Plan”,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发射约1.2万颗卫星,形成“星链”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互联网服务。
2019年5月,马斯克,子公司SpaceX用猎鹰9号火箭将星链计划的首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截至2020年3月,SpaceX已成功将第六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据报道,SpaceX将计划在未来每两周发射一批卫星,以完善其“星链Plan”。
虽然与计划的12000颗卫星相比,已经发射的180颗卫星只有9颗牛一头发丝,但它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星座。
此外,OneWeb公司作为星链项目的主要竞争对手,其造星能力也不容小觑。
OneWeb声称,它是第一家利用商业化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大幅减少卫星生产时间和成本的公司。相比于一般需要12-18个月制造一颗卫星的行业,OneWeb卫星公司的制造速度为每天2颗卫星。
亚马逊也在发射卫星。其“柯伊伯Project”计划将3236颗卫星送入轨道,为世界提供低时延、高速的空间互联网服务。尽管亚马逊官员没有表明何时发射第一颗柯伊伯卫星,但根据亚马逊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的七年频段,该卫星即将发射。
据来自彭博社,的报道,苹果公司也在开发卫星网络技术,试图找到一种将数据(如互联网连接)直接传输到其设备的方法。据报道,苹果已经有12名相关行业的工程师,预计将在五年内部署他们的成果。
无论是SpaceX还是OneWeb,或者是亚马逊和苹果,他们都已经瞄准了广阔的空间,正在建设或已经建设了他们的卫星互联网系统。这也让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抢占市场。
相互追逐的国内企业
当然,仰望星空的不仅仅是马斯克。在中国,仍然有许多企业专注于头顶上的天空。
虽然在卫星互联网的轨道上,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建设进度落后了将近一年,但两国仍处于第一梯队。
至于央企集团,早在2015年,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就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低轨通信项目“红岩星座”和“虹云Project”。这两个项目都在2018年底发射了第一颗验证卫星。
红岩星座由低轨路300颗小卫星和一个全球数据服务处理中心组成,可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虹云项目计划发射156颗卫星,并计划组建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卫通,作为一家从事卫星运营服务的公司,是唯一一家拥有通信卫星资源、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
除了这些“国家队”,还有民营航天公司。
2020年1月16日,银河航天成功发射首颗通信容量为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九天微星计划用72颗卫星建造低轨物联网星座。根据规划,九天微星物联网卫星星座将于2022年前部署。
汽车公司吉利科技旗,旗下的时空道宇公司也开始招聘火箭工程师,准备涉足火箭领域。并得到了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的确认。
虽然我国对商业卫星产业规划和低轨小卫星组网技术的探索起步较晚,但目前国企和民企的卫星星座规划整体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多点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起步较晚的不足。
卫星互联网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片红海
不难看出,这个动荡的市场已不再是蓝海,但站在“新基建”的最前沿,难免会有人被热情冲昏头脑。
其实所谓的太空互联网或者卫星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发射了低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铱星计划,该计划由11个轨道和每个轨道上的7颗卫星组成。它的概念与目前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没有什么不同,即通过卫星网络确保通信。
然而,铱星计划本身的优势并没有掩盖高成本带来的弊端。在铱星的卫星网络布局完成之前,通信运营商已经实现了蜂窝移动通信的全覆盖。加上提速降本,铱公司在本世纪初宣告破产。
前面提到的OneWeb公司也深陷破产危机。在疫情影响下,OneWeb在应对高成本、激烈竞争时,考虑申请破产解决资金短缺。
不难看出,成本问题仍然是卫星互联网需要关注的问题。另外,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要想在市场上保持一席之地,还得考虑如何在竞争中生存。
卫星这个硬技术产业,需要的不是噱头和风向,而是技术含量和技术壁垒。这个市场已经被头部玩家占领了。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科技实力和差异化竞争力,只拿卫星互联网当噱头,还不如远离这个行业。
新风很大,未来市场也很大。卫星互联网是不可否认的未来趋势。然而,这个行业并不像蓝海想象的那样,市场竞争仍然非常激烈。新的基础设施确实带来了一个春风,但需要的是更基本的实力。
Text/刘旷微信官方账号: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