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韩志鹏
张小龙在朋友圈写道:“2亿是一个开始,记住它。
张小龙官方宣布,朋友圈视频号用户数据破2亿
日前,张小龙“官宣”视频号用户数据在朋友圈破2亿,但2亿具体指的是日均还是日峰值,且统计口径仍不得而知;最近两周,视频号的安卓/ios终端进行了改版,功能也在逐步完善。
在张小龙发完朋友圈的第二天,微博突然宣布要开启视频号内部测试。用户只要在一年内成功提交自制视频(一分钟以上,至少一个)或发布原创小视频(一分钟以下,至少五个),就有机会获得内测邀请。
前脚微信,后脚微博,这是社交平台对于短视频的野心。
至于视频号,微信可谓倾尽全力:入口升级到战略位置,张小龙亲自盯着产品,甚至主动邀请种子用户。资源投入重,微信视频号也是腾讯在短视频领域的最后一战。
如今,从用户规模来看,短视频(Aauto Quicker和Tik Tok)双玩家模式已初步建立,但随着视频号背靠微信流量池并逐步开放,用户量稳步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内容、用户习惯和产品逻辑的滚雪球式进化。
这也意味着微信视频号是一个无限的游戏。
最后一站
要分析微信视频号的优势,我们先来看看微博视频号的由来。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微博视频号处于内测邀请阶段,进入门槛不高。微博还将为视频号拥有者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包括流量推广和商业化权利。
微博视频号开启内测
显然,从官方信息可以看出,微博中的视频号缺乏差异化的竞争亮点,短视频功能在微博中已经实现,两者的功能和内容必然会重复甚至矛盾。
因此,在与Quick Shake的同维度竞争中,微博视频号也会流失。
为了在快速晃动的铁王座下获得市场份额,平台要基于自身优势实现维度提升竞争。现阶段,大量新闻热点仍将在微博率先发酵。如果微博与地方组织合作,以短视频的形式推出政务民生信息,对微博的视频号升级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微信视频号也在不断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这次修订,Dige。com此前分析,微信视频号强化了社交推荐逻辑,保持内容分发克制,这一点在新版视频号的诸多产品细节中都有所体现。
首先,用户在群聊或朋友圈打开视频号,内容底部会显示“更多相似趋势”,引导用户浏览更多相似视频。
根据格格的观察。com,推荐内容与视频号标注的“话题”高度相关。比如IT之友里一个标有“街边摊”的视频,下面推荐的视频都有“街边摊”的标签。
新版微信视频号“更相似的动态”
其次,在新视频号的“热门”版块,用户在某个视频上停留一段时间后,系统会自动推荐其下方一个高度相关的内容,这显然是一种见效快的共同兴趣推荐算法。
可以看到,最新版本的微信视频号还在探索不同的内容分发方式,寻找效率最高、对用户体验影响最小的推荐逻辑;当然,社交关系推荐是微信内容分发的强项,视频号首页也是默认好友点赞的视频。
此外,即使视频号的逻辑和功能大幅度升级,微信依然对产品保持克制,就像上面提到的“更相似动态”功能一样,鼓励用户主动探索内容,但并没有让用户被动接受
最近微信开始测试“微信小商店”的功能,邀请用户无需开发,一键打开,自主销售商品,包括直播发货。开展上述行动,微信也是为了给视频号商业化铺路。
可见,短视频(即时视频、微视同步朋友圈)屡败之后,微信显然全力以赴争夺视频号,这是微信乃至腾讯必须打赢的一场仗。
所以,视频号是微信对短视频的最后一站。
抑制
如今看视频号,内容也逐渐变得丰富多样。
以往视频号常被称为“油腻大叔”,但随着版本的更新和推荐算法的完善,视频号中的搞笑、养生、新闻热点、小姐姐都能被用户看到。
当然,内容池的完善也会给一些用户带来困扰。有用户表示,看到视频号里姐姐小姐的视频,发现主页上留了微信,随意添加,结果就是微信业务。
内容多元化,视频号混在一起是必然的,微信保持着“自由生长”的态度,也不是坏事。
这是微信视频号培养用户习惯。
微信是超国货,月活12亿,内容需求必然开花。不利于视频号的规模增长,尤其是在大量用户快速晃动之后。
因此,通过社交推荐、好友点赞等。内容分层让视频号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开放人气、相似动态等功能也赋予了用户探索内容的权利,是微信高度约束下的最佳路径。
从内容方面来说,拥有者只有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短期内很难延续势头,这样的内容也会被时间淘汰。
因此,内容的自由增长有利于视频号用户习惯的早期形成,包括入口设置在朋友圈入口下方,频繁的红点提醒,也是为了吸引用户点击。
早期的免费增长是有商业目的的,长期的竞争力取决于视频号能否升级。
不同于Aauto Quicker和Tik Tok,视频号自诞生以来,就拥抱了微信的海量用户规模及其背后互联且逐渐稳定的社交网络,这是微信视频号在社交中裂变传播的关键,所以你的父母、亲戚、朋友将是你视频号的第一受众。
同时,在快抖和揽客的趋势下,视频号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现实社会”,现阶段其过滤和编辑功能并不完善,鼓励用户以“真面目”示人,互相分享和记录。
除此之外,微信视频号的核心竞争力是克制。
如上所述,即便是对于内容分发,微信视频号依然保持克制,专注于社交关系,而不是单纯通过兴趣推荐形成路径依赖,保证用户习惯,尽可能不打扰用户。
相比之下,视频号的对立面是Tik Tok,在内容推荐上并不克制。借助算法,用户被困在信息的茧中,人性的底层部分在内容端被激活,不断放大,以换取用户时长的持续增长。
因此,微信视频号站在“克制”的底层逻辑上,并不妨碍用户对人性底层内容的探索,但在推荐和功能设计上也是分层的,鼓励用户好好探索内容。
所以,视频号已经“造”出来了。
创造者“长跑”
最后,创作者应该如何行动?
第一步,以前比较注重图文的创作者要进入视频号,这样既强化了内容形式,又赶上了视频化的趋势。在5G商业化和消费碎片化的趋势下,短视频将会爆发。
第二步,既然微信视频号在发力,创作者一定要迎头赶上;随着入口的逐渐打开,是时候让所有者争夺高质量的内容和可持续的生产力了。制作好的内容永远是正确的方法。
目前,微信生态的开放正在加速。最近几天,微信要走了
显然,微信必须打赢视频号之战,但目前视频号显然还处于红利期,全面注册还为时过早,创作者要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
所以,“2亿”之后,微信视频号是在玩一个无限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