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韩志鹏
up主“何”没想到他的5G评测视频会这么受欢迎。
《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发出的第二天,“何”还在复习功课,他的朋友却一直“打扰”他:你的视频是“古达柏华”转来的,你的视频是陈睿转来的……让何震惊的是,他知道自己的视频是人民日报转来的
曾经在ipad上仰望知名博主的何,第一次感受到维度墙被打破,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如此之近。有意思的是,发视频当晚,林志玲在微博爆料自己的婚姻,何学生担心视频人气被“抢走”。
梦想可能会实现,一夜成名的人,依然发生在哔哩哔哩。
在哔哩哔哩的11周年演讲中,陈睿将“为创作者搭建舞台”列为哔哩哔哩的使命之一。早在去年,大部分Up主(视频上传者)的影响力已经不再局限于站内,接下来是哔哩哔哩持续的“破圈”:发挥知识和金融领域;搞大直播;为知识付费;打开Up的主营业务资源.
如果坚持大规模做,会有创作者关注哔哩哔哩,甚至成为哔哩哔哩up主,人多了,刺激就来了。然而,一时的兴奋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表面上加速扩张的哔哩哔哩,在前进的时候会不会像疯牛病患者一样,摇晃身体,缩短步伐?
那么,哔哩哔哩是趾高气扬、斗志昂扬,还是制造了大量噪音,最后弄得满地都是鸡毛?
三边关系
每年都有激动人心的事情,今年在哔哩哔哩。
有人说交通红利消失了,但哔哩哔哩有独特的风景。谈刑法的罗翔,三天就破百万粉丝,第一段视频播放量近900万;半佛仙人、巫师财经等活了起来,短短几个月粉丝数突破百万。
对于做up主来说,哔哩哔哩80多万粉丝的IC实验室曾经说过,做之前要想好哪个领域能持续一年以上。“有些人认为他们擅长烹饪.并且发现只有十几道菜是擅长的。做了三五期,就会陷入没饭做的尴尬境地。”
至于内容本身,他认为角度很重要。用户来哔哩哔哩不是看新闻,就像何学生的5G视频一样,评价本身并不新鲜。最后用4G刚出现时的评价来对比今天的5G,是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升华。
此外,IC Lab还表示,制作视频一定要系列化,让用户有期待感;比如很多影视博主都在分析单篇,这样很难跑出优势,但是做一系列科普就会不一样。
不难看出,聚焦领域有持续的生产力,内容立意取胜,形成栏目,这是图文视频时代常见的好内容法则,因为5-10分钟的视频类似于写文章,信息承载能力充足,要有连接,让内容看起来好看有趣。
正如陈睿所说,要讲一个故事,你必须有主题和你的思想。
好内容的一般逻辑不变。除此之外,B站长还有什么样的内容生态?upmaster 蒋松筠(老蒋朱克希饰)曾经谈过一个细节:在一段关于《哪吒》的视频中,当他谈到一部电影票房的共识时,很多用户都感到惊讶。
因此,他意识到常识性的细节在未来的视频中不可忽视。
哔哩哔哩Up大师视频“老蒋Giant”
蒋松筠认为,哔哩哔哩用户的反馈“真实、丰富、有效”,加速了他对视频内容的探索,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自己的位置,一年就收获了50万粉丝。
在这方面,Up的“DannyData小丹尼\",”联合创始人艾玛也有同感。她相信:“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说的哪一句话打动了你,哪一句话大家都不喜欢。”
这是哔哩哔哩的核心实力。
“Up主创作-用户反馈-Up主改进-用户反馈”的链条在哔哩哔哩尤为明显,一方面带来了Up主粉丝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tru的深化
可以发现,在哔哩哔哩,“粉丝需求”与“Up主创作”深度绑定,用户会向创作者反映很多真实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对社区参与的推动也极其直接有效。
进一步说,创作者对粉有现实需求,需求端的正反馈必然会快速提升。Up主提升粉丝意见后,用户明显感到被尊重,加深了与创作者的联系,使得“粉丝需求”与“Up主创作”的关系更加紧密。
同时,不仅UPowners尊重用户,平台机制也非常重视需求端。
去年4月,由于哔哩哔哩后台的源代码意外泄露,大量技术爱好者在短时间内在Github上下载了代码,并研究了哔哩哔哩的算法推荐机制。
有开发者在CSDN社区发帖称,哔哩哔哩视频的算法推荐权重包括硬币、收藏、弹幕、评论、播放量、点赞、分享、更新时间,其中“分享”权重最高。
此外,在哔哩哔哩推荐的权重中,硬币和弹幕的权重与好评处于同一水平。“弹幕”和“硬币”是哔哩哔哩用户互动的特殊形式,只有在用户回答问题并成为正式会员后才能使用,而硬币不是在用户充值后获得,而是每天登录哔哩哔哩即可获得。
哔哩哔哩的算法推荐权重,来源:CSDN
显然,弹幕和硬币的使用权与哔哩哔哩用户的高活跃度有关。虽然不需要用钱充值,但获得还是有门槛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用户在使用时会比较谨慎。
简单理解,平台机制也鼓励用户因为自己真正喜欢的内容而触发互动行为,让up主的内容能够传播到更广的范围;弹幕和硬币所代表的,也就是用户向创作者贡献实质性数据的直接方式,是内容参与最明确的表现。
所以,“平台机制”和“粉丝需求”也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从供给、需求、平台三方关系来看,哔哩哔哩形成了“平台机制-粉丝需求-Up主创作”的深度绑定,即粉丝与创作者的紧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