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解释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创造超级产品之前,我先告诉你什么是产品,什么是创新。什么是超级产品?
我就是这样定义产品的。产品解决用户的问题,所以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产品。创新是通过创造力解决用户问题的一种方式。超级产品是解决了从来没有人能够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没有人以那种方式解决了同样的问题,从而颠覆了整个行业的产品。
当然,产品有各种形式,可以是物理对象、软件、服务,甚至是包解决方案。
在通过创新创造超级产品之前,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人能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新思维和新视角来研究用户问题。没有人用那种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这是一种经过实践验证的方法论。
创新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新。
新思想、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甚至新体系也是创新的表现。
01
超级产品的价值
通过以上我们会发现,超级产品的价值在于创造性地解决用户问题,兼顾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既实现了企业的商业目标,又创造了商业价值,满足了用户需求,创造了用户价值。
关于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创造超级产品
在创造超级产品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1)如何体现产品创新?
首先,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想法以前是否从未出现过。其次,在实践中,是否没有人尝试过这样做,如果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你就是第一个,最终的产品形态体现在结果中,验证产品是否给用户带来价值。
2)如何判断这是创新?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创新只是为了与众不同。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去看待和思考。
02
如何打造超级产品
艾老思大众H写的文章提到,产品创新打造超级产品的方法有:
1)建立用户思维: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找到用户最痛苦的点,解决它。
2)产品减法:少即是多,通过合理的删减,巧妙的增加,适当的隐藏。简单是通过复杂的技术实现的。
3)找到企业的核心用户群:无论是什么样的产品,都会有自己的核心用户群,通过那一小群用户逐渐走向大众。
4)微创新:通过微小的改变,产品逐渐迭代,不断积累,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从细节上看,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量变产生质变。
5)挖掘用户真实需求:没有任何产品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因为用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只是开始。需要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也就是我们的潜在需求。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期望,甚至创造新的需求。
6)颠覆性创新:很多企业管理者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而死于狱中。例如,柯达死于他创新的数码相机之手。但这种创新方式被称为颠覆性创新,既打破了原有的行业规则,又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在产品形式上有所突破,为企业做出了新的发展。
7)寻找细分市场:与其在红海,苦苦挣扎,不如通过差异化战略、跨界融合、降维等方式寻找细分市场,占领市场份额。
8)达到极致:找到用户的痛点,单点突破,专注一款产品,在这一点达到极致,在纵向深化渗透的同时,沿着这一点横向拓展。建立企业护城河,积累用户数量,并创造自己的超级产品。
03
创造超级产品的实践路径
通过艾永亮老师在艾老思,公开H文章中提到的路径分析,我们可以把超级产品的实践路径分为:
1)宏观视角:研究产品的发展方向、市场趋势、有竞争力的产品分析,把握交互设计,建立信息架构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开发产品开发研究报告、市场研究报告、竞争产品分析报告和用户体验标准。
2)头脑风暴:筛选用户需求,传播思维,收集反馈。
3)洞察用户: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观察用户的行为路径。
4)灰度测试:让用户参与,对产品进行灰度化,通过可用性测试预测产品面对市场时的状态。
5)MVp:快速迭代最可行的产品。
04
摘要
看到这里,你可能还有些疑惑。为了让大家更透彻的了解,我决定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想要打造一个超级产品,它应该如何运营?
1)优化流程:简化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将产品和设计归入一个部门,便于沟通,使员工目标一致,提高效率,帮助需求规划。
2)划分部门:考虑到各个部门的现状,根据业务流程和产品设计开发,将部门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工不同且相互之间没有约束,由一名经理管理整个部门。
3)流程扁平化:通过前期的用户调研和市场调研与推广部门合作,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包括产品设计、需求分析、开发、测试、Ul设计在内的后期流程全部一气呵成完成。
4)降低成本:降低沟通成本、研发成本、协作成本等。
5)业务重点:推广部门以营销、销售、服务为主,产品研发以产品本身为主。通过这种划分,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为了避免新部门带来的变化,成立了新的团队来面对市场趋势。做减法,专注核心,降低成本,做加法,增加成本,分散精力。
6)产品的最终形态:在创造超级产品之前,企业管理者要想清楚产品的最终形态。说白了,企业管理者是否清楚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是否有如何实现产品落地的计划,产品的使用是否高频,用户体验是否极致,收入情况是否可行,即产品为用户解决了哪些问题,如何通过产品拓展服务。
7)超产品:通过不断创新、实践和学习,建立用户思维,创造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制定企业文化和软硬环境,迎接颠覆性创新。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不易生存,想要转型,就要经历变革带来的阵痛。迟早,为什么不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