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今年最大的赢家可能不是大家一开始所期待的在线教育或在线办公,而是去年最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一波三折之后,2020年可以算是新能源汽车的元年。蔚来,董事长李斌,非常赞同“第一年”的说法:“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电动车元年,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已经改变,成为消费驱动。我认为这是整个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事实上,正如李斌所说,自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爆炸式增长。车联协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万辆,同比增长128.6%。重点是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提升至70%,标志着行业发展正式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消费)转变。
市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标志着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已经开始步入正轨。这样的根本性变化,值得很多车企股价暴涨,值得资本市场期待。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走上了正轨,并不意味着这些造车新势力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集中度已经很高了,但是这个大游戏的最终格局还没有建立,游戏还远没有结束,幕后的玩家还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资本推动者
“新能源汽车”一词现在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曾经在中间流行的“互联网汽车”的表述可能更接近事实。因为没有自始至终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的资本支持,造车新势力很难走到这一步,目前的市场结构很可能会是另一副面孔。
事实上,通过研究造车新势力的股权结构不难发现,互联网巨头往往也在最大股东之列。以7月底登陆纳斯达克的LI为例,王兴对李想的大力支持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LI提交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兴及其关联方美团是LI的第二大股东,持有3.32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3.5%。
美团和李的这种关系不是孤立的。腾讯参与了6轮蔚来14轮融资。目前,他持有超过15%的蔚来股份,稳坐第二大股东的位置。同时,腾讯还持有特斯拉5%的股份,是特斯拉第五大股东,小鹏汽车10轮融资中,阿里至少参与了3轮,目前持有小鹏汽车14%以上的股份,是其第二大股东;自成立以来,威马汽车一直被百度大量持有,目前,百度在威马汽车的最终受益股份超过10%。
互联网巨头的资本支持,是造车新势力发展到今天的重要支撑力量。不过,一些互联网巨头投资新能源汽车,其实早于一些新造车势力。比如2014年参与小鹏汽车融资前,阿里宣布与上汽集团签署“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斑马网络公司成立,荣威诞生。
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巨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驱动力。互联网巨头如此热衷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因为看中了赚钱的机会,更是因为他们对技术创新有很多考虑。
技术祝福
基于海量流量和数据,我们不断锤炼自己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此基础上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数据优势更有效地训练人工智能。最后,我们以AI芯片为切入点,彻底打开硬件入口。这是互联网巨头硬科技创新的常规方式,也是阿里、腾讯亲自验证的成功之路。
互联网巨头在此过程中沉淀的技术能力,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实际上满足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络化的科技需求。因此,从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互联网巨头普遍都有用自己的技术赋能行业加速发展的目标。
比如阿里和上汽建立的斑马网络,曾经以其优秀的车联网络体系给了上汽荣威很大的市场反响;2015年,腾讯, 富士康与和谐汽车成立车联联盟“和谐富腾”,腾讯定位为车联网络体系和技术平台。联盟破裂后,腾讯依然没有放弃,在2016年下半年成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实验室。
当然,百度最热衷于科技赋能行业。百度自2015年开始投入巨资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发,2017年发布Apollo技术开放平台,2018年发布可适应自动驾驶的全功能云AI芯片“昆仑”。
互联网巨头显然渴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机会。然而,一大笔钱被扔了下来,却没能得到造车新势力的顺利配合。
在技术应用方面,互联网巨头和车企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互联网巨头想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底层技术供应商,从底层芯片到操作系统,从硬件到软件。但可以清楚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蔚来、理想等实力强大的车企更倾向于构建自己的底层系统,掌控汽车的核心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开放的第三方服务生态系统。
简而言之,互联网巨头希望控制和供应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而造车新势力则希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因为这个矛盾,很多互联网巨头和新造车势力的合作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紧密。
亲自去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互联网巨头永远不会愿意只做信息和娱乐服务提供商。因此,除了进一步加强与造车新势力的合作,互联网人也在努力寻找其他方式渗透到核心技术领域。
第一,投资多元化。造车新势力可以通过多方融资避免过度依赖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巨头也可以通过投资更多的车企来分散相应的风险。
第二,亲自去。尽管华为和小米都否认自己制造汽车的事实。然而,阿里,百度和其他互联网巨头很少表示拒绝亲自造车。
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巨头通过亲自造车显然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根本目标。从目前舆论对互联网巨头技术创新的预期来看,亲自造车或许也有助于互联网巨头缓解舆论的被动性。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亲自造车的尝试已经开始。2020年11月,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浦东新区共同投资的造车项目揭晓,三方共同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Automobile”正式启动。不仅仅是阿里发起了类似的行动。几乎与此同时,滴滴和比亚迪合作推出了定制网络汽车D1。而百度联合传统车企亲自造车的消息,最近也传出了。
从最初的资本支持,到逐渐深入的技术赋能,再到最近的自主造车尝试,互联网巨头们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参与感更强了。
考虑到互联网巨头对造车新势力的长期资金投入,亲自造车显然不是最优方案。但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互联网巨头亲自造车的必经之路。
文字/微信官方账号,刘旷, ID:柳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