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选择电商平台是因为网上买东西比较便宜。现在,我们买更贵的东西是因为我们选择了电商平台。
12月30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已对京东,天猫、唯品会,地区的自营企业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50万元。
这三大家电业务平台上存在“先提价后降价”、“虚标价格”、“滥用全网最低价口号”等诸多做法,构成价格违规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涉及的产品主要在网站“京东Mall”、“天猫超市”和\"唯品会\"销售。
对于这一处罚,京东,天猫、唯品会均作出了回应,表示将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涉及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本次调查的线索主要来自“双十一”前后消费者反映的网购消费问题。事实上,一年比一年大的双11,已经制造了很多消费泡沫和陷阱。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在今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的27天监测期间,系统共收集到915029条关于促销规则的负面信息,相关负面信息在11月1日和11月11日较多。
在这些负面信息中,不少消费者吐槽电商平台大数据太熟悉,优惠规则太复杂,没有合并支付就不能使用全额折扣券,没有支付尾款就不能退款,指出促销套路很多。
电商公司能玩的不是第一天。
2018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双11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一个月内,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商样本先提价后降价,部分商家声称降价,但实际上却飙升了近40%。
如果你在微博搜索“先涨价,后降价”,也可以从多个媒体报道或消费者提供的内容中获取新闻。比如有网友说“双十一的价格甚至比55节还高,确实双十一的价格比平时还高”。有网友表示,为了防止消费者看到历史价格曲线,有商家发现会先提价再降价,然后将商品上架。
有意思的是,各种社交平台上总是潜伏着一些“薅羊毛群体”。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潜心利用商家的优惠规则,计算出最划算的购买计划。所谓“聪明的消费者”就是“薅羊毛”。
然而,这些群体之外更广泛的消费者,实际上是各种电商平台“薅羊毛”的目标。因为除了明跌暗涨,电商平台也深谙大数据杀戮等套路。
近日,有网友在微信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声称同一地点、同一业务在美团,购买会员和不购买会员的派送费用不同,多次与美团沟通无法解释。
随后,在美团杀害成员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不少网友展示了使用会员和非会员下单成本的截图,表示会员的发货成本更高。此外,有网友表示,他们开美团会员的时候会被杀。同时,有的用户需要15元,有的用户只需要5.5元。
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和爆炸性。
虽然京东, 天猫ht等实体商品电商平台
个人认为,随着消费者的日益觉醒,电商平台应该学会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而不是如何制定复杂的优惠规则。
无论是先提价后降价,还是扼杀大数据,都是一种“慢性自杀”。热衷于不断开发新的电商平台,我们自然明白用户是核心。但是你为什么不明白,给用户设置消费陷阱,只会让他们慢慢流失?
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只留下待宰的羔羊,你只会发现羊被宰的越来越少,但“残忍屠夫”的名号已经广为人知。
本文链接:https://www.dsb.cn/135846.html
来源:电商日报作者:电商日报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