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回港口的大军:微博是“再现高光”吗?还是“背着重量前进”?
浏览:334 时间:2022-5-10

进入2021年农历,中概股回港潮仍在继续。

2月18日,据彭博,微博报道,计划最早于今年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微博回应称不予置评。

受此消息影响,2月18日,美股市开盘前,微博快速上涨,一度涨超5%,随后涨幅回落至2%。但截至2月18日美股票收盘,微博下跌0.32%,反响并不理想。

作为互联网的先驱,微博在2009年问世,迅速积累了数百万的优质注册用户。2014年,它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但现在短视频聚焦的时代,微博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作为新浪,的顶梁柱,微博回归香港是带着一丝不甘复仇的意味,还是会迎来新的机遇?

追上返乡大军,微博的剑指向哪里

2020年9月6日,微博上,腾讯宣布将关闭微博产品。随着微博外最后一条微博的关闭,曾经吸引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前往入局,的“微博大战”终于结束。作为最终的赢家,微博无疑站在了行业的最前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十年的历史,微博在社交媒体领域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内容的差异性上。在明星、媒体、热点领域,微博的优势得到了印证。

从微博在香港二次上市来看,可能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从行业市场来看,根据秒针等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2021年中国数字营销的预期增长率为20%,社交媒体位居第一阵营,社交媒体上的广告主占比高达75%。

这意味着数字营销和社交媒体的高需求仍将是未来的主流。微博CEO 王高飞,在2020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会上表示,过去一两年,微博将优先投资视频号。同时,微博需要在近期加大投入,支持视频号业务的发展。

在香港二次上市,无疑有助于他们快速筹集资金,降低广告和营销收入占比,构建更健康的收入结构体系,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蛋糕。

其次,随着美股市对中概股票监管政策的收紧,微博面临的监管风险也在上升。那么,第二次在香港上市,既可以对冲美,资本市场的风险,同时也可以让更接近本地市场的地方有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

此外,2021年中概股市回港已成为趋势。除了微博,据报道,包括腾讯音乐和百度在内的中概公司今年也将回归港股。在中概股集体回归的影响下,微博回港是合理的。

毕竟港交所优化了上市规则,特别是允许保留目前的VIE结构,大大降低了中概股票回归的难度和时间成本。此外,港股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给中概股票的回归带来了更多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2月18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过142亿港元。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总额近4000亿港元,接近2020年的6700亿港元。可见,港股的价值洼地正在逐步被填补。

二次上市难以解决中年交通危机

随着近年来短视频社会化的兴起,微博的缺点也逐渐被放大。

自2009年诞生以来,微博走过了11个年头。对于一个互联网人来说,这11年显然是中年。进入“中年”微博,面对新势力短视频对流量的争夺,似乎显得有些无力。

根据极光数据社发布的《2020年Q4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2020年短视频行业渗透率和MAU均稳步上升,截至12月,分别为74.5%和7.9亿;短视频行业的使用时长比例进一步拉大了与即时通讯的差距,达到27.3%。短视频是2020年的第一个流量入口,移动网民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刷短视频app。

根据《2021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的预测,2021年中国数字营销的预期增长率为20%。短视频媒体和社交媒体在第一阵营,但短视频广告占比高达78%,已经超过社交媒体的75%。

在微博的收入体系中,广告和营销占比超过90%,这对微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根据微博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第三季度总净收入为4.657亿美元,其中广告和营销收入为4.17亿美元;2020年,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行业广告主需求的负面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微博广告收入同比下降8%。

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字节跳动、快手等快速增长的短视频平台的广告收入竞争,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在线营销收入已达133.43亿元,同比增长212.7%;2020年第三季度,线上营销收入达61.8亿元,同比增长202%。

网络营销收入逐渐成为快手,重要的收入来源,这意味着未来微博的网络营销收入可能会面临卡脖子的局面。

此外,据Aurora App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MAU平均Tik Tok达到6.29亿,Tik Tok极速版为1.53亿;2020年第四季度,快手平均MAU为3.31亿,快手至尊版为2.25亿。面对用户流量强劲的Tik Tok和快手,微博似乎一下子弱了两个地方。

当然,随着微博内多项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有效奖励的激励,头部写手的规模不断壮大。数据显示,微博头部作者数量已超过100万,其中大V用户数量接近8万。

然而,如今的微博已经不再是大V用户主导的舆论场,而是成为了娱乐明星争夺流量的阵地,无形中加剧了用户的分化。同时,微博选择性地“无视”了平台上的“虚假流量”和“僵尸粉丝”,也加剧了部分用户的逃离。

而且,作为一个强调媒体属性的互联网社交产品,监管部门一直注重避免“资本操纵舆论”,微博将承受更大的监管压力。

赌视频号能否带回一座城市?

2020年,在入局,微博的激烈视频领域,微博视频号于2020年7月正式上线。截至2020年11月,微博视频号已超过75万个,其中百万粉规模的视频号超过1.3万个,这无疑成为微博突围的关键牌。

然而,来自微博的用户增长越来越弱,广告商的钱似乎越来越难赚。微博的整体盈利效率无法匹配用户规模。据新浪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博日活跃用户达2.24亿,同比净增约800万用户,同期微博收入为4.66亿美元。

短视频播放器快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快手,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快手日均用户3.05亿同时,2020年前11个月,快手营收将达525亿元。相比之下,日用户数相差不大,但营收相差超过16倍。

在微博的财务报告中,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营收为3.23亿美元,同比下降19%;第二季度营收为3.88亿美元,同比下降10%;第三季度营收为4.66亿美元,同比下降0.4%。我们可以发现,与去年同期相比

此外,微博母公司新浪,在2020年7月就报道了私有化,最终在9月28日,新浪就私有化达成最终协议,同意由NEWWAVE私有化。根据全球对标普,的评级,如果新浪通过大量举债实施私有化计划,集团的债务杠杆率将会上升。对于微博来说,最不利的一点就是会对评级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私有化可能有利于公司的新浪管理,但这也表明投资者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新浪民营化最根本的原因是过于注重微博带来的收益,导致收益结构失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浪私有化借鉴了微博,微博的营收还是太单一。

回顾微博的自救举措,可以发现随着Tik Tok、快手,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等产品的快速崛起。在激烈的竞争下,微博没有考虑拓展变现渠道,但在上述财务报告数据中,收效甚微。

微博似乎脱离了视频时代主导的战场。虽然微博在不断调整运营策略,推出新产品,但行业面临的变化并不是承载形式的改变,而是从图文到视频的转变将是行业本质的转变。

这无疑给已经陷入流量焦虑的微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二次上市或许是力争不被时代甩在身后的权宜之计,可以加速微博在视频时代的追赶。然而,焦虑多年的微博并不能通过加速融资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来源:港股研究会,请注明版权。